楊浩康 - 皮膚健康專線

楊浩康 - 皮膚健康專線,Yeung Ho Hong

輪狀病毒感染 - 症狀與預防 | 楊浩康醫生(Yeung Ho Hong)

輪狀病毒感染症狀示意圖 - 楊浩康(Yeung Ho Hong)醫生提供

輪狀病毒感染的全面解析與防治策略

輪狀病毒感染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性腸胃炎疾病,主要影響嬰幼兒,特別是在4個月至2-3歲之間。由於嬰兒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,輪狀病毒極易感染並引發劇烈的水樣腹瀉、頻繁嘔吐、發燒及腹痛。這種病症是全球兒童胃腸炎的主要原因,也是住院治療的常見原因之一。由於腹瀉和嘔吐會導致大量體液和電解質流失,嬰兒若未及時補充水分,極易出現脫水等嚴重併發症。

輪狀病毒感染的症狀有哪些?

在臨床上,輪狀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狀包括:

  • 水樣腹瀉
  • 反覆嘔吐
  • 患兒可能伴有中度至重度發燒
  • 腹痛不適以及全身無力
  • 由於腹瀉往往非常頻繁,父母應留意嬰兒出現口乾、尿量減少、嗜睡甚至意識模糊等脫水徵象。

這些症狀常在感染開始後數小時內顯現,若不及時處理,可能迅速惡化,危及生命。

傳播途徑

  • 輪狀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,也可能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和食物來感染。
  • 由於病毒在患兒排出後仍具有傳染性,特別是在托兒所和家庭等密集環境中,輪狀病毒極易引發集體爆發。

家長和照顧者應加強個人衛生習慣,如勤洗手、保持室內通風,並妥善消毒玩具及常接觸的表面,以降低傳播風險。

如何預防輪狀病毒感染?

  • 預防輪狀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疫苗。全球多個國家已將輪狀病毒疫苗納入嬰幼兒免疫計劃,該疫苗能顯著降低重症病例與住院率。
  • 除了疫苗接種之外,保持良好的生活與個人衛生習慣同樣重要,這包括定期清潔、適時更換尿布以及保證食物和飲用水的衛生安全。

治療

治療輪狀病毒感染主要採取對症支持療法,因目前尚無特定抗病毒藥物。

補液是治療的核心:

  • 輕度脫水者可使用口服補液鹽(ORS)迅速恢復失去的水分與電解質;
  • 對於脫水嚴重的患者,則需使用靜脈輸液。
  • 此外,若伴有高燒或疼痛,可以依據醫囑使用適當的藥物來緩解不適。足夠的休息和營養補給亦對促進康復至關重要。

還需強調的是,家長應密切觀察患兒病情,如發現腹瀉持續不斷、出現脫水現象或病情迅速惡化,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幫助。輪狀病毒感染雖屬自限性疾病,但脫水、電解質失衡等併發症可能對嬰兒造成嚴重後果,因此早期介入治療與及時補液是避免危險的關鍵措施。

總之,輪狀病毒感染是全球兒童腸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,其典型症狀包括水樣腹瀉、嘔吐、發燒、腹痛及脫水。通過接種疫苗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及時補液治療,大多數患兒均可在數天至一週內恢復健康。家長應提高警覺,密切關注病徵變化,並及早就醫,從而有效防控疾病並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長。

參考鏈接:https://www.msdmanuals.com/home/children-s-health-issues/common-viral-infections-in-infants-and-children/rotavirus-infection

↑ 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