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角炎:症狀與預防 - 楊浩康醫生(Yeung Ho Hong)
什麼是口角炎?— 症狀、成因、預防與治療策略
口角炎是一種常見的非傳染性皮膚炎症,主要影響嘴角及其周圍區域。該疾病通常是由於嘴角長時間接觸唾液和消化酶而引起的,這些物質會破壞皮膚的角質層,導致皮膚屏障受損並產生局部炎症。口角炎可能與局部乾燥、濕疹、甚至維生素B群缺乏有關,因此在護理時需綜合考慮多重因素。
臨床上,口角炎的症狀多種多樣,常見的表現包括嘴角出現疼痛的裂縫或裂隙,該區域可能伴隨起泡、糜爛和滲液,有時甚至出現結痂和輕微出血。患處皮膚顏色也會發生改變,從正常膚色轉為紅色或暗紅色。大部分病例呈現雙側對稱性,但也有例外情形,可能僅發生於一側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某些情況下,口角炎會伴隨細菌或真菌的二次感染,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念珠菌感染,這時病情可能變得更加嚴重。
對大多數患者來說,口角炎屬於自限性疾病,皮膚狀況通常能在一至兩週內自行恢復,因此許多家長無需採取專業治療。然而,日常護理仍十分關鍵。首先,應注意保持嘴角和周圍皮膚的清潔,建議每日多次用溫水及輕柔的嬰兒專用洗劑進行清洗,以去除唾液和其他刺激物。其後,應及時用乾淨的毛巾輕輕擦乾,保持該部位的乾燥,減少因濕氣引發的皮膚損傷。
在護理的同時,選用適合的潤唇膏或軟膏非常重要,可以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,屏蔽刺激性物質,減少摩擦和進一步感染的風險。對於症狀較輕的患者,局部使用抗菌劑也可幫助抑制可能的細菌滋生,而對於伴隨真菌感染跡象的病患,則應選用外用抗真菌藥物,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。
若患處出現嚴重炎症或持續不見改善的情況,部分醫生會考慮使用外用類固醇,以快速減輕炎症反應。不過,長期或過度使用類固醇可能會引起皮膚變薄及其他副作用,因此應在醫師指導下合理使用。
此外,生活方式的改善對於預防口角炎也十分關鍵。許多家長常誤認為口角炎必須由外部細菌引起,忽視了自身營養不足及生活習慣的重要性;事實上,缺乏維生素B 以及某些微量元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風險。因此,保持均衡飲食、多攝取新鮮蔬果可以促進皮膚自我修復,同時增強免疫力。此外,避免長時間流口水和反覆舔唇亦能減少刺激,避免過度摩擦導致皮膚損傷。
情況較嚴重、皮疹擴散或出現持續感染跡象(如發燒、膿液或明顯不適)時,一定要及時就醫。兒科或皮膚科專家能提供針對性的治療方案,從而有效控制病情並防止可能的併發症。定期觀察患處變化,並記錄病程進展,有助於家長在治療過程中及時調整護理方法。
總體而言,口角炎雖是一種常見且多為自限性疾病,但由於對寶寶外觀和舒適度產生影響,家長應重視日常護理與預防措施。通過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、適當使用潤唇產品及及時就醫干預,大多數情況下都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,並促進皮膚恢復健康。正確認識疾病並採取科學護理方法可大大減少復發機率,令寶寶擁有健康、舒適的生活環境。